1905年,先生来到法国鼎宝融,向留学生们宣传革命思想。一位已经宣誓加入同盟会的学生却突然反水,不仅偷走了一些重要文件,还交给了清朝驻法使馆。可是谁也没有想到,这位驻法使馆的清朝官员却没有“下手”,还送密函给孙先生,让其迅速离开。之后,此人还成为民国的总理。那么,这个人到底是谁呢?
一、驻法公使
此人名叫,字慕韩,是浙江杭州人。孙宝琦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,他的父亲是进士出身,官至户部侍郎,还做过光绪帝的老师。即使有这样的背景,但孙宝琦的学习还是非常努力的,不仅精通中国传统文化,而且还在育才馆学习过外语。最初的时候,孙宝琦在北洋任职鼎宝融,后随慈禧太后逃到西安,负责处理军机处电报房事务。
《辛丑条约》签订后,孙宝琦到海外任职,在维也纳、柏林、巴黎担任使馆秘书。1902年,孙宝琦得到破格提拔,被任命为驻法公使。在此期间,他对欧洲各国的情况进行了研究,向清廷提出了许多改革行政、用人、练兵、理财等方面的建议,还最先提出了“立宪”的主张。也是在法国任职期间,孙宝琦暗中帮助了孙中山先生。
二、山东巡抚鼎宝融
1905年,孙宝琦奉命回国,代理顺天府尹之职,不过没过多久,他再次出国,担任驻德公使。1908年孙宝琦又一次回国,并在1909年出任山东巡抚,成为一方的封疆大吏。孙宝琦毕竟在海外见识过,因此与那些保守派官员相比,他在山东任职期间还是做出了一些具体工作的,比如在治河、修路、赈灾、教育等方面。
辛亥革命爆发后,各省纷纷宣布独立。在这种情况下,革命的浪潮也影响到了山东。各界代表不断巡抚衙门请愿,要求宣告独立。孙宝琦虽然不愿脱离清朝,但也无法控制局势。1911年11月13日,孙宝琦在各派的压力之下,被迫宣布独立,之后他被选为大都督。但孙宝琦并不甘心,之后与袁世凯联系,又在11月24日取消独立。
三、民国总理
与此同时,孙宝琦觉得对不起清廷,于是交出印信,辞去职务。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后,孙宝琦再度出山,成为熊希龄内阁的外交总长。1914年,熊希龄辞职,袁世凯任命孙宝琦为代理总理。虽然孙宝琦在内政上完全听命于袁世凯,但在外交上他还是有些骨气的,当讨论“二十一条”时,孙宝琦因对袁世凯的举措不满而辞职。
1923年,曹锟通过贿选成为总统,孙宝琦则被任命为总理。虽然孙宝琦信心满满,想要整理内外债务,收回领事裁判权,但却无法摆脱军阀们的操纵。在担任六个月国务总理后,孙宝琦黯然离职。之后,孙宝琦退出政坛,投身商业、教育等领域。1931年,65岁的孙宝琦病死。故友徐世昌闻讯,写下了“门多歇浦三千客,家少成都八百桑”的挽联。
嘉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